查看原文
其他

“天大为我打开另一个世界”

天津大学
2024-12-10

她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

先进耐火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国宝武首席科学家



她长期从事冶金耐火材料研究

是全国劳动模范

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获得者

她说,“天大为我打开另一个世界”

她是天津大学优秀校友——

李红霞




问:您1983年进入天津大学读材料学,在天大度过了七年的求学时光请您谈谈,您认为7载天大求学时光最美好的回忆是什么?

李红霞:上学7年最有趣的事情,应该说是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是上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数学考试没及格。当时我们班有30个同学,不及格的可能占到了近50%。一个原因可能是刚上大学不适应,从高中到大学的学习方式有一个转变。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题也偏难。偏难也不应该这么讲,为什么有的同学能及格呢?所以兴高采烈在家过春节的时候,接到学校一封信,说数学要补考。那一次对我来说是一个深刻的反思,我觉得要改变一下学习方式,学习要靠自觉,不能考了大学以后就放飞自我。所以从那时开始我就很努力地学习,注重学习方式和方法的改变。我们宿舍的几个小姐妹,轮流去占教室最前排的座位。在此后的三年,我拿了三年天津大学的三好学生


另外,我觉得上大学真正地打开了我人生的另外一个方面。那时候,我们学习了很多哲学,包括国学的内容,同学之间还会相互讨论、相互影响。我特别怀念那个时候,所以那个时候我觉得真的确立了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当时看到西方哲学的时候,会讲到西方科技。那时候觉得我们国家跟西方差得太多了。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时候,他们在研究计算机和原子弹的时候,我们正在经历国外势力侵华,包括后来八国联军、日军侵华,这对我们国家的科技创新影响是很大的,我们比别人落后的可能是一两百年。所以,我觉得还是要学好、做好科研。


我们班的同学都很有情怀,真的是很怀念我们那个班集体,大家相互关心,我们班除了学习课本知识,其他知识的交流是非常多的。


问:对您人生发展最大的助力是什么?

李红霞:我入学的时候学的专业是技术陶瓷。当时拿到录取通知书以为就是盆碗这些日用陶瓷。当时我就掉眼泪了,不愿意来,想复读。我的一位高中物理老师告诉我,技术陶瓷是非常有前途的,实际上是搞电容器、传感器等这类的陶瓷,我就来了,从此以后就跟技术陶瓷结下不解之缘。


读研时,我的导师是袁启明老师,他是从英国回来的。他对陶瓷的发展,特别是结构陶瓷,当时是氧化锆陶瓷有很深的研究。袁老师在科学研究的同时,特别注重科研的应用。他做科研不会仅仅为了发表文章,而是能够用起来,服务经济的发展。他做工程化和产业化应用对我的影响很大。当时他在做一个国家的重大专项,陶瓷发动机项目,同时他还在开拓其他的应用。


这就正应了我们校歌中的一句词:“要实地把中华改造”。我们上学时都要学唱校歌,我从袁老师身上看到了天大人的这种传统,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转化为技术推动,成果能够有产业化和工程化应用,这一点对我影响特别大。


还有一点,我们天大人的家国情怀,实事求是的校训,融入了我们的血液。天大人,就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服务国家,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天大精神,天大的软实力,天大人的精气神。我们天大人有很多人都是在做总工,我之前曾任总工、现在又担任宝武首席科学家,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就是把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



问:您在2021年曾作为校友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言。当时您提到,您在青年时期就确定了为祖国强大繁荣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并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可否请您结合自身在不同阶段的选择,跟青年人谈谈成长过程中的人生选择

李红霞:我觉得上大学只是一个基本的训练,教会你一种方式,学习的方式或者科研的思维。另外就是在天大这种文化氛围中,天大人传承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我们做人都比较厚道、实在,而且做什么事情都有一股韧劲,即使再难也要做起来。


咱们天大的余国琮先生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那就是敢为人先、不怕困难的那种勇气;就是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奋斗目标的努力方向。然后就是坚持下去。


人生有很多选择,每一个选择都无所谓对和错,适合自己就行。坚持下去,在你这个小领域里,或者在你的工作岗位上,做到最好就行。当然我觉得光坚持也不行,你要使你的岗位怎么增加价值为社会服务,需要你坚持去学习。不仅是书本学习,还需要向社会学习,向前辈学习,向团队学习。


我求学和做工作中,就喜欢多问几个为什么,这会让你的思考更深入一些。带着问题去学习,非常重要。还要善于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们做科研是同样的道理,一层层地透过现象看问题。



问:天津大学正在以新工科为引领,进行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请您结合您的经历和经验,谈谈对卓越工程师素养的理解?对于有志于成为未来卓越工程师的天大学弟学妹有何建议?

李红霞:我觉得需要不断地实践,就是我们校歌上唱的“不从纸上逞空谈”。工程师要对市场、对技术会非常敏感。如果要想做到这一点,就是要深入实际,到现场去,而不是说你做科研只在脑子里想一想。实践能让我们知道行业的需要。而卓越工程师,在做技术创新的同时还要想这里面的原理是什么?它的科学本质是什么?要围绕国家的重大需求去破解一些难题。我觉得只有勇于承担、勇敢为人先,不怕困难,就能够成功。


另外一个就是交叉知识的学习。如果你想成为卓越工程师,那么我觉得要注重交叉学科的学习,尤其是在当前AI赋能百亿大数据的背景下,这对于年轻工程师非常重要。这种变化,在我们材料学领域就很明显。我们原来材料的设计都是试错式的,但是现在都是基于大数据加机理的材料设计,这样的话可以提高研发的效率,缩短研发周期,也更加低碳绿色。从学校的角度讲,要及时把这种新的东西通过课程给学生设计出来。新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新的,对老师来说也是新的,不要怕,我们可以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定要跟上这种科技发展的步伐。


另外我觉得还是要开放交流。就我本身为例来讲,就是要多问“我为谁做”“我们高温材料为谁服务”。我会把所服务行业的东西,包括它发展的方向,它的一些技术,我都要了解清楚,这样才能知道对方可能对我们有什么要求,我们的材料又如何跟进。这就是敏感和洞察。希望我们学校在新工科,包括在卓越工程师方面,发扬我们天大的优良的传统,也相信我们天大会做得更好。


问:明年即是天津大学130年校庆,您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有何建议?

李红霞:我觉得应该把咱们天大之所以能成为天大的这种特有的软实力或者文化,进一步发掘和宣传。我们国家的发展现在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要实现民族复兴,需要我们有科技的突破,需要我们能够抓住机会,把我们天大的学科优势发挥出来,为国家解决急需的问题。我相信我们天大有这个实力,有这个能力,也有这种情怀,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的。


摄影:张晨昊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 tianda1895 -
内容来源 / 天津大学新闻网
记者 / 刘晓艳
视频来源 / 天津大学电视台
编辑 / 凌望尧 薛子易

底图制作 / 高玉珠 洪秀京

审核 / 王鑫 梁绍楠 薛子易

「 天 津 大 学 新 媒 体 中 心 」

投稿 & 加入我们 Tju_nmc@163.com

跟小天一起“持续学习实践”点1000个赞(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天津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